要知道,中军左都督朱禋正,也没有留下来啊,他可是朱皇帝的堂叔啊。
“呼、、”
过了一会,清场结束,龙座上的朱皇帝,喝完了最后一大口参茶,内心舒坦了不少。
再环顾非常厚的奏章,对着朱企鋘说道:
“老叔公”
“这是旧港侯的奏章”
“你带着众臣,去隔壁先看一看,熟悉一下,商议一二”
“有什么不清楚的,直接问卢尚书”
“对了”
“右都督吴三风将军,留下来”
说罢,朱皇帝就把奏章,交给旁边的小李子,示意他拿下去,交给自己的老叔公。
同时,还留了一句,叫那个吴三风留下来。
没错的,张苍水的奏章,才是真正的好东西,满清在江浙的兵力分布图,战略要点资料。
是的,即便是有所误差,不能做到真正的精确,但参考意义重大啊,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没错,现在是二月份了,中华王朝,已经进入了东征战略的冲刺阶段,这玩意太重要了。
“老臣,谨遵圣喻”
老成稳重的老叔公,双手捧着奏章,一脸的庄重,深躬回礼回话。
再转过身,对着身边一群重臣,重重的点了点头,立马带着他们,去隔壁的宫殿。
“咕噜、、”
只留下一个吴三风,独自一人,待在偌大的宫殿,脸色紧张,猛吐苦水,忧心忡忡,风中凌乱啊。
没错的,辽东吴氏,在大明中华王朝,是个什么东西,他这个老头子,心里最明白了。
说句不好听的,在朝廷廷议的时候,别说是大声说话了,放屁都得小心点。
大名鼎鼎的吴三桂,大明的平西伯,满清鞑子的平西伯,放满清鞑子入关,华夏的罪人啊。
所以说,霸道狠辣的朱皇帝,把所有人打发走,独留下他一个人。
即便是傻子,也知道朱皇帝找他有事,又是没的一点头绪,浮想联翩啊。
“呵呵”
看着忐忑不安的老武夫,龙座上的朱皇帝,呵呵一笑。
盯了一会,感觉酝酿的差不多了,才点了点头,面带微笑的,开口说道:
“右都督”
“来昆明这么长时间”
“怎么样?生活上,还习惯不?”
“家眷们,都过的不错吧,可有人上门闹事?”
没错的,这里没外人,除了丁仁,欧阳卫,两个太监,总共就六个人啊。
老辣精明的朱皇帝,既然要用到吴氏,肯定要先安抚一下,关心体贴一二,表示自己的诚意嘛。
毕竟,辽东吴氏,分家了,千里迢迢的,从关中来到昆明,投名状不错的。
“啊、、”
“咚咚咚、、”
一直低着头,内心忐忑的吴三风,骤然听到朱皇帝的发话,也是吓了一大跳。
反应过来后,双膝一软,直接跪下去,磕头回道:
“末将在”
“吾皇万岁,陛下宽仁”
“云南四季如春,末将和家人,都过的非常好”
“咚咚咚、、”
这个老武夫,也算是狠人了,简单回了几句,然后拼命磕头。
没错的,反正都留下来了,伸头缩头都是一刀了事,反抗是不可能的,更没那个胆子。
更何况,朱皇帝面带微笑,即便不是好事,应该也不是坏事吧。
“呵呵”
“那就好,习惯就好”
龙座上的朱皇帝,继续面带微笑,连说几个好,习惯就好啊。
是啊,吴氏既然分家了,入了大明朝,能安分守己做人,也是大好事啊,省的别人惦记。
“这样的”
“时间紧,朕就不兜圈子了”
“那个,祖永烈,你知道多少?”
说罢,朱皇帝就不再淡定了,挺直腰杆,目光紧紧盯着这个老家伙,想看看他的反应。
没错的,把这个吴三风留下来,就是为了大江南,汉军旗大将祖永烈。
要知道,这个祖永烈,可是苏州镇将啊,手握5千兵马,全是正黄旗汉军精锐。
没错,这可是苏州驻防营啊,里面不单单只有兵马,还有家眷,旗丁家奴,好几万人。
满清入关以后,十几年了,真正的驻防营,真没有几个,也就是南京,镇江,西安,杭州。
如果,再加上苏州的绿营兵马,祖永烈手里,能动用的兵马,肯定超过万人,甚至是更多。
这个年代,尤其是辽东来的,又是世代军阀,一代代的传下来。
他们这些军阀,手底下的家奴丁口,半农半兵,一点都不过分,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所以说,为了保险起见,增大东征北伐的胜算,朱皇帝不介意,联络祖永烈,策反一下。
到时候,别说是直接起兵反清了,能驻足观望,坐看明清厮杀,那也是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