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朱皇帝的御前会议,寂静如斯,安静如鸟,还在继续进行中。
“对了”
“阿仁”
看着点头如捣蒜的锦衣卫指挥使,龙座上的朱皇帝,心中很满意,继续小声吩咐道:
“唐平密信上,涉及到联络人的问题”
“你赶紧派人排查一下,朝廷里在职的,那些陕西籍贯的大将,能否联系上江南那边”
“放心吧,你们是锦衣卫,别人没胆子拒绝的”
“实在不行,你再来找朕,朕给他们下圣旨,配合锦衣卫的操作”
“记住了,这些都不是小事情,关系朝廷的战略大局,大江南的攻伐”
细声细语的,精明老道的朱皇帝,就坐在龙座上,对着单膝跪地的心腹,仔细叮嘱着。
是的,江南人入朝了,随同护卫的锦衣卫,也带来了唐平的密信。
其中,里面写的最详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策反构想要事。
满清鞑子,在江南的汉军旗战将,祖永烈,刘芳名和马逢知,这三个是最有希望策反的。
当然了,这里面有不少事情,就需要昆明大后方配合,封官许愿,找熟悉的人,写信居中联络。
就像那个刘芳名,是陕西宁夏人,这就需要锦衣卫去军中找人,找那些陕西籍贯的武将,亲朋故友。
“咚咚咚”
跪在龙座:
“陛下放心,安心”
“这几个事,末将马上吩咐下去”
“不出半个月,不,是十天,肯定都有消息”
没错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这种隐私秘事,是锦衣卫的特长,更应该小心对待。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策反敌方大将,前功尽弃是小事,要是被敌方侦破,搞一个反伏击,那就大条了。
好在,丁仁很清楚,军中有一大堆陕西籍贯的大将,忠贞营和大西南的老巢,就是陕西啊。
“呃”
“呵呵、、”
打发走丁仁,抬起头的朱皇帝,才发现大殿
心中暗道,还是人太多了,自己这个皇帝,也会被他们围观了啊。
同时,心中也是大骂,自己还是太心急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谈这种机密要事。
于是乎,摇了摇头,露出无奈无语的笑容,摆了摆手,金口一开,对着
“好了”
“今天的廷议,到此结束”
停了一下,又沉思了一会,重重的点了点头,开始点名:
“良渊王,黔国公”
“吏部张尚书,户部龚尚书,右侍郎王夫之”
“兵部邹尚书,左侍郎龚铭,右侍郎金光”
“工部卢尚书,左侍郎王文简,还有中军右都督,吴三风将军”
“这些人留下,其他的人,全部出去,可以散朝了”
又停了一下,回过头,看着自己的一堆随从,再重重的点了点头,继续赶人:
“小李子,潘公公留下”
“丁仁,欧阳卫留下”
“侍从室,刘茞学士留下”
“其他的侍卫,锦衣卫,东厂,也全部出去,看好大门”
“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违者杀无赦”
、、、
说完后,老辣的朱皇帝,又端起桌子上的大茶缸,淡定自若的喝起来。
是的,夔东,荆州的事情,那都是小事情,毕竟只有几千人的规模,且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江南人入朝,安排卢若腾做尚书,也是为了这一刻,布局大江南,为了东征北伐。
这种国家战略,机密机要大事,在真正发动之前,肯定不能外传的,一个字都不能传出去。
当然了,有心人,聪明人,肯定能猜到一些。
这一点,朱皇帝就没办法了,毕竟人是高级动物,不是猪狗。
更何况,猜到了又有何妨,一个月是东征北伐,一年也是,十年也是,百年还是,继续猜下去吧。
“咚咚咚”
“吾皇万岁”
“大明万年”
“臣等告退”
“末将告退”
、、、
朱皇帝的话声刚落,左右两侧,文臣武将,前后左右,所有的随从人员,侍卫锦衣卫。
一个个如临大敌,脸色凝重,磕头如捣蒜,高呼万岁,再爬起来,鱼贯而出,不敢有一丝的停顿。
上面的朱皇帝,太严肃了啊,留下的全是心腹核心,朝中巨头啊。
这他妈的,这要是听到不该听的东西,是不是要脑袋搬家啊,抄家灭门,诛灭九族啊。
没看到嘛,右侧的五军都督府,礼部,刑部,全部被赶出去了,可见事情的严重性。
只是,有心人就会发现,中军右都督吴三风,竟然也留下来了,这个有点让人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