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户部发行了铁路国债,总不能再发行一个读书国债吧?不过,王时中想了想,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不能的,反正到时候还债的时候自己断然不可能再做户部尚书,让后任者去头疼吧。
“父皇圣明,若是能够让这些孩子都受到圣人的教化,哪怕只是半年的读书识字,几十年过去后,也足够让大明百姓的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最起码颁布一些政策之后,百姓也能够很好的理解落实了,识字明理,治理起来也更加顺利。”
朱橚率先表态支持道,读书是一个人的根本,虽说也有一些人读书不行,初中就放弃读书的,最终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总得来看,读书对个人是有很大的助力的。
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太子标哥和礼部尚书李原名也开口支持,教书育人,这本来就是李原名的活。老朱关闭了几百年的科技制度,也让礼部的话语权大大削弱。
“每个村子五岁以上儿童,必须接受为期半年的教学,束脩由国库承担,这半年的课程要固定,太子和周王,礼部你们要一起制定好教学的书本的内容。”
“学堂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大明儿童能够做到识字,在这一个方面,周王那边有来自白玉京独特的方法。”
老朱说道,哪怕是在后世蓝星,很多老师也喜欢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年龄越大,教书越久,越偏向文科的老师,越喜欢这样做。
所以,老朱一定要严格控制授课的内容,所有的老师也必须按照计划和课本进行授课。
“父皇,这儿童是单单指男童,还是男女童都包括?”
朱橚问道,随即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废话,这里是大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不是后世蓝星,没有男女平等。
“陛下,这个免费,指的是哪些免费?只是免束脩,还是课本也免费?免费到什么程度?”
户部尚书王时中问道,这关系到他要背负多少的“债务”。
“户部,你们先估算一下各项费用,老五,你也估算一下费用,这里面的印刷版可以由大明器械司代劳,这种活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有成熟的工具。”
老朱没有直接回答,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具体的实施细节还要根据户部和礼部的测算才能得知,量力而行。
“父皇,在白玉京,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教育部门管理这些学堂,儿臣觉得也可以按照设立专门的部门,直管各地的学堂,和国子监区分开来,这种普惠性的教育和国子监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时,对这些学堂,也可以进行考核,因为这些老师不需要是什么大儒,能有个秀才的水平就足够做一个乡镇学堂的负责人了。”
朱橚把后世蓝星那一套教育体系和老朱等人一说,老朱自然是支持的,这玩意绕过了地方,将教育权力收归朝廷,县以上的教育部门主官就由朝廷任命。
“最重要的是要有考试,哪怕这些学生只是经过半年的学习,也可以进行结业考试,对教得好的老师,可以给予奖励,甚至可以赐秀才,乃至举人的身份。”
朱橚说道,在后世蓝星,这种教而优则仕的情况也很常见,很多基层官员之前都是老师,当然并不是因为教书好而晋升,而是通过国考上岸。
朱橚把一系列的情况都和众人说了,至于要采用哪种方法,这和朱橚无关,朱橚只负责把拼音这个东西交给礼部。
最终,礼部拿到了这些学堂的管理权,而老朱也定下来相关的奖励和考核制度,这个事情重点由礼部来办,但是不能发行国债,制度从制定到落实需要很久,从一个点到这个大明实施起来就更久了。
所以,免费教育的费用也不是那么着急,对国债这种东西,老朱还是不想多碰,更不想让国债流向免费教育,这可是真正的百年,千年基业。
老朱并没有给太子标哥,朱橚,齐王朱榑举行了什么盛大的仪式,太子离京去打仗,这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大哥,五哥,这次我们带了三百名儒生,还带了那么多的倭国话的译者,我们这是准备在倭国实也实现免费教育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明皇家海军旗舰上,太子标哥,周王朱橚,齐王朱榑和信国公汤和四个人在船长室里聊天,由于老朱的强烈要求,这次四个人全部在旗舰上居住,而不是各自带一艘战船。
“七弟,我们看起来那么像是老佛爷吗?钱多的没有处花?当然是付费的,这三百儒生将在倭国各地开设道馆,讲解经典,教授四书五经,传播我大明文化的强盛,所有被我们大明皇家商会雇佣的人会官话的优先提拔。”
“对于儒学学的精的人,还可以到大明进一步学习,也可以进入大明皇家商会担任职务。慢慢来,三五年内,把倭国的血放光,然后再强制推行儒家学堂,捣毁所有的倭国本土的学堂。”
朱橚哈哈一笑,说道。
“大哥,你若是感觉不舒服,也可以到卫生院里休息一下。”
看到太子标哥有一些不对劲,似乎是有点轻微晕船,朱橚开口提议道,现在海上的风浪有些大。
“五弟,不必了,孤缓一缓就可以了。”
太子标哥摆摆手,喝了一口水,说道。
朱橚也没有强劝,拿了一颗晕船药,给太子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