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远的,近的一些祖籍是昌国县,或者本身就是从昌国县考出去的官员也是有一些的,只是级别比较低,但是也有上奏的权利。
平时他们可能和朱橚没有什么往来,也不会多管闲事,但是现在家都让朱橚拆了,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个时候,人们眼中,乡土情还是很重要的。
南宋绍定三年,余天赐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后,就回到了家乡昌国县办学,办了昌国县第一所书院虹桥书院,收贫寒子弟入学,名满乡里。
余天赐的同榜进士应?,后来也做到了南宋的参知政事,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昌国县延续时间最长的学院翁洲学院,直到洪武二十年,因为海盗猖獗,汤和的政策被老朱采纳,强制推行禁海令,将外海渔民全部迁到内陆才停止。
“李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怎么可以诽谤皇室,周王殿下心是好的,只是方法太过激进,确实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刘家将联系之前资助的学子,向朝廷和陛下谏言,必须要保住我历代的祖宗基业。”
县豪刘家家主刘升开口道。
刘家是靠盐业发展起来的,朱橚的政策无疑是损害了刘家的根本利益。
“只是周王殿下的政策在朝廷命令下达之前,我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抵抗了,周王殿下是来真的,他不会留手的。”
另外一家县豪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朱橚已经把他们打疼了,这些参与暴动的人大部分都是他们的人,这批死伤的人他们可是要出钱抚恤的。
他们也意识到,和朱橚硬顶是行不通的,就像师爷说的那样,老朱家都是狠人。
其他几家也纷纷表态,支持县令王龙的想法,一致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上反映,向老朱和朝廷投诉朱橚。
其实不必他们反应,现在朝廷已经闹翻了,朱橚出海后,就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朱橚,在盯着大明皇家商会海军。
朱橚和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行动早就被报告给老朱和太子标哥了。
“看看吧,看看这个王八蛋做的是什么事情。”
老朱把密报和奏折都交给太子标哥,平时这些事情,以前都是由太子标哥过目,现在都是由老朱亲自处理,因为朱橚也提醒过老朱和马皇后,太子标哥的身体受不了。
“五弟做的也是有道理,父皇曾经在洪武四年下达了片板不得入海的禁令,五弟死死的抓住了这一点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从这一点来看,五弟做的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是在严格执行父皇的命令,而且,五弟这个方法确实也会有一定的作用,把这些海寇生存的土壤都铲除了,利大于弊。”
“无非是五弟的方法有些激进罢了,但是这不算什么事情,那个政策的实施不是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下旨申斥一下五弟即可,可以派遣官吏,把王龙和县里的官吏换掉,继续推行这个政策。”
看完之后,太子标哥想都没有想,直接说道,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难以处理的,无非就是有些反对的声音,压下去就是了。
太子标哥更不会因为这些声音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知道朱橚是对的,拖下去的话,不仅仅政策实施的难度更大,对百姓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着急,先看看老五的处置吧,他既然敢做,自然不会不考虑后果。”
老朱不复刚才的愤怒,而是心平气和的说道。老朱的愤怒,只是想看看太子标哥的态度,至于那些御史,那些官员上来的奏折,老朱从来没有在意过。
这天下以后都是太子朱标一脉的,这个老朱没有动摇过。
朱橚现在的行为是代表大明皇室,准确的说,是代表大明诸王,这些诸王才是大明皇家商会真正的股东。
但是朱橚的行为,过在他直接下达了命令,没有待请示朱标后再行动。
老朱只是默许大明沿海归诸王,但是并没有行政文件,没有下达过相应的圣旨。
老朱也想看看,太子朱标能不能容下这些弟弟。
浙东的轩然大波并没有影响朱橚的心情,朱橚依然在龙骧号的营地里听评书。
“王爷,我们安全司一直在盯着王龙和昌国县的官吏,昨日我们看到王龙手下的幕僚,昌国县师爷李方恒和昌国县的四家县豪一起密谋事情,只是密谋内容暂不可知,是否可以先对他们进行逮捕。”
安全司千户莫云天走进来问道。
朱橚点了点头,用屁股想,也知道这群人肯定不是在密谋什么好事,九成都是和朱橚下达的内迁令有关。
不过朱橚并不在意这群人的密谋,胳膊拧不过大腿,朱橚就是大腿,再多的想法也没有用,也不可能直接来袭击朱橚,不是朱橚看不起他们,那点人甚至都不够朱橚的卫队打的。
袭击朱橚就是造反,这是要诛九族的,没有那么多人会和他们一起干的。
只有刺杀,才有可能成功,而且是近人刺杀,就像历史上有说秦王朱樉被三个妇人毒死。
朱橚并不知道二哥朱樉是怎么死的,但是他并不相信这个死因,因为藩王都是有试吃的,何况朱樉也不会留和自己有仇的人在身边。
不管怎么样,朱橚都并不会在意,朱橚招募的兵丁里就没有昌国籍的,也不怕被手下兵丁打冷枪。
“嗯,暂时不急,百姓暴动的事情怎么样了?”
朱橚问道,他更加在意百姓的事情,这是根。
“王爷,内线传来消息,他们暂停了鼓动百姓参与暴动。我们来之后,我们也打死打伤了暴民和海匪六百余人,大大打击了翁洲群岛暴民和县豪的嚣张气焰。”
莫云天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