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船厂曾经一年制作出两百多艘战船,对于战船,龙江船厂的研发能力不好说,但是生产能力肯定是足够的。
朱橚要的不多,只要二十艘战船即可。战船和男人一样,在一定程度上越大越硬也就越好。现在的海战就是跳帮战,接舷战,双方对撞,谁大,谁硬谁就有优势,双方就是硬刚。
但是近代海战,讲求的是速度,是战法,是船坚炮利。盖伦船在速度上和机动性都是领先大明的福船的,再加上战船上的大炮,可以将这个时候的海寇吊起来打。
二十艘战船,足够朱橚横行大明沿海,将大明沿海的海寇犁一遍。
龙江船厂就在长江边上,后世的龙江船厂遗址位于鼓楼区,从这里造好船后,经过长江,朱橚就可以带着船队一路南下,抵达长江的出海口,从东海离开,然后一路沿着海岸线打过去。
“王爷,战船已经造出来了,火炮也已经制作出来,安装在王爷设计的炮位上。”
龙江船厂,王东清主持这场汇报会,龙江船厂自然有专业的团队,但是这些顶级的工匠都属于朝廷,朱橚只是借用其中的工人和材料,具体的设计和主持工作由王东清领衔的墨家的人和一部分器械司的人负责。
朱橚和汤和在王东清的带领下走上盖伦船,现场器械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试着将火炮安装在炮位上,按照朱橚的要求,今天要把船开出去,打几发看看的。
火炮是后膛式的火炮,如果从前面装弹,耗时会更长。
这种后膛式的火炮比枪支还要好造一点,只要高出模型,直接浇筑就行,火炮最有技术的部分是弹药,这种实心的弹药制作起来很简单,开花弹才是后续需要攻克的问题。
而对于发射实心弹的火炮来说,影响火炮威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炮管的钢材,钢材如果强度不够的话,装填的火药量就只能减少,炮弹的射程和威力就会相应的降低。
朱橚财大气粗,即使已经改进出更好的钢材,其强度已经够用了,但是朱橚还是决定使用铜来浇筑火炮,因为铜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更好,尤其是导热性,远超铁的,这也就意味着铜炮的冷却时间更短。
可以说,在军工的大部分领域,铜的性能都是很优越的,除了太贵。
“周王殿下,火炮射程太短了,射速太慢,船上又太晃,尤其是不像在陆地上,火炮可以随意调转方向,这船身调整方向是很麻烦的。火炮能产生的作用很小,末将认为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在船上安装火炮。”
船上,看到众工匠正在安装火炮,汤和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汤和心都在滴血,虽然不是他花钱,但是一门铜炮上千斤,这都是钱啊。
这次出征剿灭海寇,朱橚是主帅,汤和只是从中辅助,只能提出一些建议。
虽然汤和是老朱的心腹,和老朱兄弟相称,但是那是老朱给脸,面对朱橚,汤和还是得恭敬一点。在任何一个朝代上,皇权都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以明清两代,哪怕是国公,尚书见到皇子公主都要恭敬行礼,不可能拿出叔叔的架子。
汤和作为大明水军的主帅,对水战还是极为了解的,他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这就是眼界的问题,汤和不懂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的道理,他不知道大炮将会统治这个世界。
“信国公说的都有道理,所以这需要革新战法,海战也需要战法,不是简单的跳帮战和接舷战,要能率先开火,一直处于开火的位置。”
“这种铜炮的射程要远超大明火炮的射程,两三千步的射程,从后面装弹,射速也大大提升,数十斤的大铁球,只要命中一发,就能把敌船砸出一个大窟窿。”
“最重要的是这船的速度要比大明的战船速度快上很多,可以吊着打那些海寇的战船,足够让他们想跑跑不了,想追也追不上,就用火炮把他们风筝到死。说再多也没有用,待会让船厂的工匠操上船,我们到江里试一试。”
朱橚没有解释太多,武器肯定要试一试才能知道效果的。
“这火炮打过吗?制作了防水罩吗?再带我们去看看火药室,看看住所,看看食堂。”
朱橚问道,说着就让王东清带着去火药室看看,这地方可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一旦殉爆,那就很容易把众人一起送上天。
“王爷,上午,十门火炮都已经试射了,威力和射程都在预计范围内,准头也还勉强可以,五百步轰土堆,十炮中了两炮。只是海上的时候,船体晃动,准头就无法保证了。”
王东清一边回答一边带着众人来到火药室,这个准头已经算是可以了,现在的战船小一点的排水都上百吨,二三十米长就属于小的了,大一点的都大几十米,甚至楼船的长度能超过一百米,载重上千吨,打起来也要容易一点。
何况,现在的海战,五百步还是太远了,两三百步都算正常,只要敌方没有火炮,朱橚就可以对着敌方的脸轰。
来到火药室,朱橚又再三叮嘱了火药室的防火工作,同时也要注重防潮问题,到时候火药都得用油纸包好,否则打不着发射不了炮弹那也白干了。这次远航,朱橚要带足武器弹药,所以专门设立了火药室。
朱橚又到住宿区和食堂转了转,远航可不是一件舒坦事,尤其是在夏天远航,食物不易保存,吃的不会太好,本来明朝军队的待遇就不咋地。
朱橚的这艘盖伦船属于大型的盖伦船,三层甲板,长度在六十米,排水量达到了八百五十吨,装备了三十门火炮,操作这样的大船需要九十人左右,当然这是一整套完整的团队需要的人数,包括了厨师,医师,炮手等,如果只是操纵开走,那就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