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能源学院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长桌上,映照出空气中细小的尘埃。
李昊坐在首位,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公式。
会议室里聚集了二十多位材料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此刻正热烈讨论着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
何院士敲了敲桌面,示意大家安静:“各位,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了解决一个困扰物理学界数十年的难题——常温常压超导材料。这是我们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一步。“
一位戴着厚眼镜的中年教授推了推镜框,语气严肃:“目前国际上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压低温环境,常温常压超导几乎被视为天方夜谭。我们是否应该先从传统超导材料入手,逐步优化?“
李昊微微一笑,接过话题:“张教授说得没错,传统路径确实稳妥,但时间不等人。光刻厂的能源问题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另辟蹊径。“
他翻开笔记本,指向一组数据:“我最近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备超导特性。“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低声的议论。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举手问道:“李总,石墨烯的超导性只在极端条件下被观察到,如何实现常温常压下的稳定超导?“
李昊不慌不忙,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设想。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如果能通过掺杂特定元素,改变其电子结构,或许能实现常温超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当然,这只是猜想,需要实验验证。“
何院士接过文件,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李总的设想很有启发性。石墨烯的潜力确实被低估了,我们可以尝试在多层石墨烯中嵌入金属原子,看看能否诱导出超导态。“
会议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专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李昊一边倾听,一边在关键时刻抛出几个关键点:“考虑到电子配对机制,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铜氧化物与石墨烯的复合结构。“
“压力调控也很重要,层间距离的微小变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轻轻转动,为团队打开一扇扇新的大门。
讨论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团队确定了三条主要研究方向:石墨烯基复合材料、高压诱导超导相变,以及新型掺杂工艺。
会议结束后,李昊特意留下来与何院士单独交谈。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李总,说实话,我对常温超导还是持保留态度。“何院士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国际上那么多顶尖团队都没能突破,我们真的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吗?“
李昊走到窗前,望着校园里匆匆走过的学生:“何院士,您还记得当年钱老回国时说过的话吗?'外国人能搞的,大夏人也能搞'。现在我要说,外国人搞不定的,我们大夏人更要搞出来。“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在指尖灵活地翻转:“超导材料就像这枚硬币,我们一直在看正面,却忽略了背面的可能性。石墨烯的二维结构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
何院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就放手一搏。不过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个您放心。“李昊胸有成竹地说,“昊天集团已经采购了最先进的分子束外延设备,高纯度石墨原料也准备充足。另外,我还从汉斯国请来了两位石墨烯研究专家,下周就能到岗。“
……
实验室里,各种仪器嗡嗡作响。
李昊换上白大褂,亲自参与实验。
他站在价值上千万的电子显微镜旁,观察着一片石墨烯样品的微观结构。
研究员小王正在调试掺杂设备,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李总,第三次掺杂实验还是失败了。“小王沮丧地报告,“电子迁移率提高了,但远未达到超导态。“
李昊走近设备,仔细检查参数:“试试将铜离子的浓度降低到0.5%,同时将退火温度提高到850度。“他指了指屏幕上的曲线,“这个区域的电子云分布看起来有些异常,可能是键角出了问题。“
小王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调整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