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
杯壁上的龙井茶叶缓缓下沉,像一个个微型芯片落入硅晶圆。
张如京抿了抿嘴,他知道这位年轻的CEO总能创造奇迹。
但能源问题早已超出了商业范畴,涉及政策、民生、技术等多重壁垒。
“先确保一期产能。“李昊最终说道,“二期用地继续推进'七通一平',电力问题我来解决。“
离开时,A区厂房正进行早班交接。
穿着防尘服的工程师们排队通过安检门,他们的工牌在灯光下反射出细碎的光。
李昊驻足看了一会儿,突然问:“现在月产多少片晶圆?“
“5的30万片,良品率91%。“张如京语气突然振奋,“除了昊天自用外,花为那边已经下了明年十分之一的产能订单,做AI芯片。“
“张总,你放心,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李昊安慰道,“我会和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张如京感激地看着李昊:“李总,那我就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了。”
李昊拍了拍张如京的肩膀:“你放心,我会尽快处理。你这边也要继续推进二期工程的准备工作,不要耽误进度。”
离开光刻厂时,李昊在厂区门口遇到一群抗议的市民,举着“反对工业污染”的标语。
他让司机绕路,目光却被人群中一位举着“还我蓝天”牌子的老人吸引。
回程的车上,李昊拨通了杨妍的电话:“帮我约浙大能源学院的何院士,越快越好。“
挂断后,他又发了条加密邮件给研发部——主题只有四个字:“能源革命“。
李昊的思绪在车里飞速运转。
他深知,能源问题不仅是光刻厂的瓶颈,更是整个半导体产业乃至国家工业发展的关键。
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压力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他回想起自己在光刻厂看到的那些忙碌的工程师们,他们代表着大夏的未来。
而自己作为老板,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他决定从内部开始着手,挖掘昊天集团自身的潜力。
回到公司后,李昊立刻召集了能源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技术团队。
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严肃,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浙大能源学院的何院士,是一位在能源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
尤其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李昊详细介绍了光刻厂面临的能源困境,并请教了何院士的意见。
何院士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李总,你们面临的确实是一个难题,但也是一个机遇。从长远来看,传统能源的依赖是不可持续的,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综合各方条件,我还是推荐核电站,现在的技术其实已经相对成熟,只是审批方面需要费一些功夫。”
“据我所知,昊天和军方一直有合作关系。”
“那同样也可以在能源方面与官方接洽,尽快推进核电站项目落地。”
“如果真能达成的话,除了光刻厂自身所需,还能大大缓解杭城夏季用电难题。”
李昊摸了摸下巴。
看来核电站还真是势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