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决心建设“两京铁路”,除了强化南北统治,提升经济效率以外,其实他还有私心。
顺天府资源匮乏,长久以来一直靠着大运河和驿道来运输食物。
身为一国之君,吃得那么差劲,确实有点不太像话了。
跟李治迁都洛阳的理由相似,只不过,朱祁钰是不会迁离顺天府的。
紫禁城新建的宫殿,住得不舒服吗?非得去应天府住老房子是吧?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在工程师的反复排查后,终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景泰十四年(1463年),正月二十。
奉天殿上,朱祁钰大手一挥,豪迈的宣布。
“诸卿,今日的朝会,朕不打算在此处举行。”
“???”
文武百官都懵逼了,说的啥玩意?来都来了。
“朕,打算带你们去一趟应天府!在故宫的奉天殿,开会!”
“???”
文武百官再次懵逼,不是,从顺天府到应天府足足有30多万丈。
哪怕是加急密函,邮人全力以赴的赶路,最快也要5-7天。
文武大臣很多老家伙,你让他们这么折腾,不是要老命吗?
如果换坐马车,那耗时更长了。
普通马车日行16666-26666丈(50-80公里),最快也要20天才能抵达。
果不其然,立即有大臣上谏。
“君父,政务繁忙,非必要之事,不要舟车劳顿。”
朱祁钰没有理会大臣们的劝阻,他穿过人群,径直的朝门外走去。
突然,冷不丁响起一道声音。
“诸位,走吧?”
听闻这个声音,让众臣不由得虎躯一震。
正是被他们视为灾星的锦衣卫指挥使宋铭。
在文武百官心里,朱祁钰早已从暴君的形象,转变成仁君。
锦衣卫,似乎很多年都没有出动过了,距离上一次,似乎还是许多年前的金濂。
锦衣卫的低调,让许多人渐渐忽视了他的存在,相比之下,他们更害怕东厂。
因为东厂时不时就会到办公处数人头,抽查工作记录什么的。
许多人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已头上,始终悬挂着一把剑,一把随时都有可能斩落的剑。
......
畏于威严之下,文武百官只好硬着头皮跟上去。
宫门外,已经有许多马车在等候。
不会是一人坐一辆马车那么奢侈,五六个人挤一挤吧。
在车队前面,一辆乾元汽车带头行驶。
这是朱祁钰的座驾,全车使用高强度钢制作而成,可以抵御十枚“风雷动”的爆炸。
连强大的火器都不能伤及分毫,更何况冷兵器?
车上,坐着太子朱见济。
朱见济小心翼翼的打了声招呼:“儿臣向父皇请安。”
“嗯。”朱祁钰淡淡的点头,问道,“你可知,此行将去往何处?”
“父皇打算带着文武百官,前往奉舆车站(奉天承运,舆:车也),体验炎轮。”
“看来,你做的功课并不少嘛?”
“嘿嘿。”朱见济不好意思的挠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