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你的意思是,你要辞官?”朱祁钰脸色凝重,他缓缓地放下笔,从龙椅走下来,亲自将跪在地上的陈循扶到一旁的茶桌前坐下。
“君父,老臣年迈,自觉难堪大任。”
七十七岁,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高龄了。
朱祁钰认真的看着他,随后笑道:“怕不是,想要去参加排位赛吧?”
“哪有?”陈循老脸一红。
“哈哈哈。”朱祁钰朗声大笑,“罢了,既然你一心致仕,那朕就送你最后一程。”
“对了,既然你要离开,得向朕推举一人,接你之位。”
陈循轻抿一口热茶,眯起眼睛笑道,“君父,不是心中早有人选了吗?”
“老臣,你历经五朝,德高望重,你的意见也很重要。”
陈循思索一番后回道:“倒是有三个人选。”
“王文,刚正不阿,但做事强势。”
“萧镃,谨慎守成,却优柔寡断。”
“商辂,善谋大局,但性子刚直。”
朱祁钰一边加水一边不经意的问道:“如果非要你选一个呢?”
陈循不假思索的回答:“商辂!”
朱祁钰表情波澜不惊,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
......
第二天,十月十七日。
这是陈循最后一天参加早朝,朱祁钰为他隆重送行。
王腾手捧圣旨,高声朗诵。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惟国家之治,端赖辅弼之臣。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陈循,历事五朝,翊赞景运。自朕嗣位以来,夙夜匪懈,竭诚辅政。十有三载,纲纪肃清,朝野宁谧。今以年高请老,朕虽眷留,然念其劳勚,特允致仕。
陈循忠勤体国,谋猷深远,着加授“光禄大夫”,荫一子入国子监,赐金百两、彩缎二十端,仍令有司岁给禄米,以彰殊荣。
翰林院学士商辂,器识宏远,学行纯正,昔在讲幄,启沃良多。今特晋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继陈循之后,总领枢衡。尔其益励忠贞,赞襄治理,用副朕倚毗之重。
钦此!】
明朝沿袭唐宋散官制度,光禄大夫(分正一品、从一品)是文官最高阶散官,是文臣的最高荣誉称号。
也许有彦祖会疑问,“上柱国”呢?
上柱国是武勋的最高荣誉称号,虽然陈循参与过京师守卫战,也算立了战功。
不过这样封赏,倒符合朱祁钰一贯坚持的“文武分家”作风。
除了封赏陈循之外,朱祁钰还为石璞翻案,将其进封为资政大夫,恢复禄米。
石璞,景泰元年开始担任工部尚书,虽然办事效率不高,但是没有犯错。
你要知道,朱祁钰是个完美主义者,他的要求一向苛刻,能做到如此,已是不简单。
直到景泰七年发生了工厂大爆炸的严重事故,他身为工部尚书难辞其咎,被罢了官。
如今算是肯定了石璞为朝廷做出的贡献。
......
听闻圣旨,低头跪着的于谦眼神一变。
坏了,这老匹夫要上大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