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海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面临一个问题。
家里的田,谁来种?
华夏人始终还是放不下“种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发现其中的商机。
松江陆氏,原本是全国最大的蚕丝供应商,结果好景不长,被朱祁钰一道“劝稻改桑”的政策给击垮了。
恰逢当时,朝廷开放海禁。
一直无法成为“天衣阁”供应商的松江陆氏,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家族多年来经营的产业。
没错,他们改行了。
家主陆旭尧斥巨资,从天行阁订购了五艘坤宁·溟极巨型轮船,一路向西。
起初,他们通过收购明朝的蚕丝,拿去中垭贩卖。
结果发现,那群蠢逼压根就不会利用,自然卖不出去。
眼看着一轮船的货就要赔得底朝天,这时,从大明跑过来的一群群商队抵达了。
陆旭尧灵机一动,他找到一个波斯商人,让对方配合自已演戏。
把他手里囤积着的蚕丝,描述成本地生产的高端蚕丝。
说好的,华夏人不骗华夏人呢?
那群从大明过来的老百姓,还真有人被忽悠了,花高价买了下来,又运回国内。
国内那群制衣坊的老板也信了,又花高价购买下来,制造成品。
消费者一听,哎哟,居然是外国蚕丝做的衣服哦?贵点无所谓,买来试穿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们就觉得格外舒适。
就这样,本来在大明只卖半两白银一斤的蚕丝,出国旅游回来,摇身一变,成为了20两白银一斤的高端货。
......
陆旭尧这个老六,通过出海镀金,靠着低买高卖的手段,使得家族资本翻了几番。
同时,他也成为了当地波斯商人最好的朋友。
他意识到,坑蒙拐骗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寻求其他出路。
直到有一天,热情的波斯商人把老陆拉到一旁,笑吟吟的说道。
“亲爱的秦人,我这里有你们曾经最爱的昆仑奴,你要不要?”
【冷知识:中垭一直称呼我们为“”(秦)】
陆旭尧看着眼前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奎桑提,有些无语。
又黑又丑,真的有人会买吗?
说起昆仑奴,就不得不提盛极一时的汉唐了。
唐朝时期,有三种奴隶,分别是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
昆仑奴的产地来源于东南垭和非州,多为皮肤黝黑之人。
唐朝灭亡后,宋朝与波斯商人的联系几乎断绝,因为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重心已经转到了东南垭。
宋朝也有昆仑奴,不过多来自占城、真腊、三佛齐等南海诸国。
后来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后裔统治着欧垭大陆,波斯商人才有机会重新将昆仑奴和阿三奴运到华夏贩卖。
元人称呼其为“黑厮”或“黑回回”。
时间来到明朝,明初严禁私人海外贸易。
郑和船队虽抵达东非,但未大规模带回黑人,仅在《瀛涯胜览》中提到:“骨都束人黝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