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给你准备礼物的。”林清源知道她什么意思,但仍旧没有转身,也没有回头。
他的脚步虽停,也只一瞬,话音未落,便继续朝外面快步走去,仿佛后面有狼在追他。
刘元见他这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样,不禁有些失落,可想起方才他讲述‘秦晋之好’的向往模样,心里又升起些盼望,毕竟,他们的‘约法三章’是到她十八岁之后。
十七与十八,左不过还有一年多,这也让她有了些底气,并暗暗发誓,若将来嫁于他为妻,必定会像伯姬对秦穆公那般,敬他爱他,让他知道自己没选错人。
不提她心里如何思量,只说林清源出门后就懊悔不已,埋怨自己怎么没早看出来这姑娘今日的来意。
对方说什么‘晋献公嫁女伯姬于秦’,这分明就是在暗指他们两个如今的境况。
偏他还傻乎乎的给人家科普什么‘秦晋之好’,这下是真的好了,刘元本来就一直不死心,如今这么一讲,还不立刻就找到治他的法子了?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活该啊。
他倒是没有怀疑刘元故意做局来试探,只因这‘秦晋之好’是后世衍生出来的含义,在如今这个时代只有秦晋两国世代联姻的意思,并无美满姻缘一说。
不过那姑娘心里存了别的想法,那是肯定的,毕竟,她一直没有遮掩过,而吕雉和审食其也是乐见其成,恨不能推波助澜。
奈何老是这么回避也不是回事儿啊,总得想个法子解决,即便不成,缓解一下也是好的,说到底,他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
哪怕他心里清楚的很,这桩婚事若是成了,给他带来的好处将大大多于弊端,他也接受不了。
归根到底,还是思维方式不同,比起权衡利弊之下得来的美满婚姻,他更向往基于自由之上的情不自禁。
可能这就是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的阶段吧。
也不记得是哪本书上写过了,总之好像人是有三个大脑的,本能脑,理智脑,以及情绪脑。
本能脑确保生存,理智脑善于分析,至于情绪脑,它是纯粹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你不让它干嘛,它偏要干嘛, 主打就是一个叛逆。
或许爱情与婚姻的对立统一,就是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厮杀交锋吧。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都在一个人身上,这偶尔表现出来,自然就是截然不同的,也难怪林清源如今这么纠结了。
不过刘元最后一句话也确实提醒了他,如今很多事情虽然都如史书上记载的那般发生了,可时间却不对,也就是说,小刘盈会比历史上的自己,更早的登上皇位,届时处境只会更难。
他现在可没什么时间浪费在儿女情长上面,而得专注于如何借着废太子的事,将小刘盈的声望推到极致,也只有这样,在这孩子登基后,他才能有底气和吕雉他们打擂台。
而这其中的关键,还得落在商山四皓和张良身上。
好在商山四皓已经在来长安的路上了,接下来该怎么走,他心里也有点谱儿,只张良那儿,还需要再进一步与之联系,还有就是他个人的问题,他觉得还得请教一下对方。
自从他们相识相知之后,林清源就把张良当成了自己的智囊并长辈,有什么事也都愿意跟他说说,之前刘元和自己的纠葛,他就跟张良说过,如今再提,也没什么难为情的。
就当是自家人说说话,即便帮不上什么忙,但只要有人肯听一听,他就觉得心里好受许多了。
思及此处,他便写了一封书信,托小刘盈于特定时间在天禄阁中交给张不疑。
如今张良退隐,每月一次来宫中借书的人,就成了张不疑,把信交给他,也算放心。
统共经手之人,不过两个,还都是他信任的。
林清源特地如此安排,也是为了防止有人私拆信件,毕竟,他和张良暗中交往之事,实在不能现于人前,特别是如今废立太子的紧要关头,更不能把张良扯进来,至少明面上绝对不可以。
否则刘邦那儿,就难有人转圜其心意了。
而他和张良通信之事,吕雉和审食其也有所耳闻,不是不想知道里面写些什么东西,只是如今为了争夺储位,他们必须集中全部力量,一时腾不出手来,而且也是有些以此拉拢张良的意思,所以才放任不管的。
而林清源的信件也就得以完好如初的传到了张良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