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
“元儿, 这个时辰过来,有什么事吗?”林清源看了她一眼。
“原也没什么大事,只是这几日读书着实有些困惑之处, 我想不明白,所以这才来请教先生。”刘元说着话就从袖中取出一卷书简递过去。
“我看看,是怎么一篇文章难住我们元儿了?”见她诚心求教,林清源也不吝啬, 伸手接过竹简打开, 欲要为其解惑。
“《左传》?你读的懂《左传》?”林清源才一看位于竹简最右侧的标题便有些诧异。
不是他小瞧刘元,而是《左传》这等晦涩难懂之书,对她一个小姑娘来说,确实有难度, 便是林清源自己,都觉有些地方吃力, 更何况是她了,故而他这才有此一问。
“不过是随便看看,打发时间罢了,”刘元笑了笑,“先生不也说过, 学历史是很有意思的吗?我这才想着多涉猎一下的。”
“多涉猎好啊, 俗话说,‘读史以明志,知古可鉴今’嘛, 你有这个见识,自然是好的。”林清源夸了一句。
“那是有哪儿不懂呢?”这竹简上都是文言文, 林清源不耐烦一段一段的去找,便直接询问她何处不明白。
“是这里”, 刘元走上前,手指点在竹简的左侧部分。
“‘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林清源读了出来。
“我是觉得很奇怪,明明晋献公已经派人卜算过,知道女儿伯姬嫁到秦国会带来灾殃,这桩婚事是大凶之像,那又为何要这么做呢?”刘元询问道。
“晋献公嫁女伯姬于秦?晋献公嫁女伯姬于秦?”林清源一时没反应过来,等他念叨了两遍后,就从脑海中找到了对应的历史事件。
“奥,我想起来了,这不就是‘秦晋之好’的来历吗?”
“秦晋之好?”刘元不明白。
“对,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典故延伸而来的”,林清源点了点头,“本来是指秦国和晋国世代联姻,以为友好,后来也渐渐指代男女之间的婚姻,寓意天作之合。”
“可卜辞上说,这桩婚事明明是不吉的,何以后来还会衍生出那等含义呢?”刘元皱了皱眉。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这桩婚事的奇特之处了。”林清源清了清嗓子,将其中原委细细道来。
“伯姬嫁于秦国,也确实带来了灾殃,但不是对她的夫家秦国,而是对母家晋国。”
“话说春秋年间,晋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但后宫乱象不断,伯姬虽贵为公主,素来被父亲晋献公疼爱,但也抵挡不住他人的暗害。”
“几次三番之下,晋献公也疲于应对,实在无法,这才想着把女儿嫁出去以保全她的性命。”
“恰逢当时秦穆公刚刚即位不久,想以联姻加强君位,巩固统治,特来晋国求娶公主,而晋献公也正有嫁女之意,双方便一拍即合,定下了这桩婚事。”
“晋献公疼爱女儿伯姬,在出嫁前特地命人为她卜算将来,得到的卦象非常不好,晋献公便犹豫起来。”
“但奈何当时晋国后宫实在待不得,且秦晋两国联姻已定,贸然反悔恐将生事,若内忧未平,又起外患,那他才真的是束手无策了呢,此等情况之下,只好依旧送了女儿出嫁。”
“这桩婚事虽是政治联姻,但伯姬与秦穆公却是真心相爱。”
“纵然后来卜辞一一应验,伯姬夹在晋国和秦国之间左右为难,秦穆公也从未苛责过妻子,而是每每多加安慰,伯姬亦是深受感动,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实乃不可多得的佳儿佳妇。”
“能在政治联姻中找到真爱,这简直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又因两人身份相当且恩爱一生,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契合无比。”
“所以后人才以秦晋之好比喻美满姻缘,寓为天作之合。”说到这儿,林清源自己也颇有些感慨,毕竟,就像他刚才所言那般,这样的婚事实在是太难得了。
“那先生喜欢这样的婚事吗?”刘元见他如此,小心的试探了一句。
“美满姻缘吗?那有谁不喜欢啊,”林清源笑了笑,“我……”,话到此处,他突然回过味儿来了。
“元儿,这疑惑也解了,若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去书房了,今日还未检查盈儿的背诵呢,”他把书简一卷,往她手里一塞,随便找了个理由,擡脚就要走。
“先生,再过些日子就是我十七岁的生辰了。”刘元也不拦他,只平静的陈述了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