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回到刘备府邸,面露忧色。
他并未告诉荀彧,但刘备军中情况并非表面那般稳固。
粮草虽不算紧缺,但也谈不上富余。
若非荀彧来访,他本打算近日向刘备进言加强粮草储备。
“主公,荀彧已走,但我有一言不吐不快。”辛毗单膝下跪。
刘备正在书案前翻阅文书,闻言放下手中竹简:“辛毗先生请讲。”
“荀彧此番前来,表面上是商谈粮草,实则暗藏机锋。末将观其言行,绝非单纯为购粮而来。”辛毗语气沉重。
刘备轻抚长须:“此话怎讲?”
“主公可还记得荀彧临走时那一句'价格方面,完全可以商议'?此言看似诚恳,实则咄咄逼人。若我军拒绝,他便可向天下宣称刘备吝啬无义;若答应,又为曹操窥探我军底细提供了契机。”
刘备目光微凝,示意辛毗继续。
“更令末将忧心的是,荀彧全程谈话如履薄冰,却唯独在提及益州粮草时神态自若。此人深谙情报之道,恐怕曹操早已派人渗入益州,探查我军虚实。”
“难怪我总觉荀彧言语中有疑点。”刘备拍案而起,“益州与荆州相连,确为我军命脉。若被曹操得知虚实,后患无穷!”
辛毗趁热打铁:“而且荀彧言语间处处透露傲慢,称呼主公为'玄德公'而非'刘益州',暗示不承认主公治理益州之正统。更有甚者,临行前还露出不屑之色,仿佛我军拒绝卖粮乃是惧怕曹操,而非主公体恤百姓之举。”
刘备听罢,脸色阴晴不定。
辛毗所言,确实勾起他对曹操的不满。
当年曹操引他入许都,表面客气,实则囚禁。
如今自已好不容易在荆州站稳脚跟,曹操便又来施压。
这种明争暗斗,何时是个尽头?
几日后,曹营细作传回消息,称刘备已加强与荆州边界的防备,并派人加紧在益州囤积粮草。
曹操闻报,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边境部队增兵,对刘备形成威慑。
两军边境摩擦日益频繁。
先是巡逻队偶遇,互不相让;后演变为小股部队冲突,虽未酿成大战,却让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此时,远在汝南的诸葛亮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夜深人静,诸葛孔明独坐军帐,面前烛火摇曳,手中一封加急密信已被翻阅多次。
“荀彧访荆州,边境生摩擦,辛毗言辞恳切,主公怒难平…”诸葛亮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次日拂晓,诸葛亮便令赵云暂代自已统领汝南军务,独自带着几名亲信骑士,星夜兼程赶回荆州。
辛毗得知诸葛亮突然回返的消息,非但不惊,反而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立即差人前往汝南,通知郭嘉。
三日后,深夜。郭嘉悄然步入辛毗的住处。
“诸葛亮返回荆州了。”辛毗开门见山。
郭嘉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意料之中。以孔明之智,必然会察觉到不对。只是我没想到他会亲自回来,而非派遣使者。”
“此乃天赐良机。”辛毗压低声音,“诸葛亮此番离去,汝南防御空虚,正是我军出击之时。”
“主公对此事如何看待?”郭嘉谨慎问道。
“主公自有妙计。我已安排亲信向主公传信,相信不日便有回复。”辛毗眼中闪过精 光。
“汝南虽由赵云暂掌,但此人勇武过人,若强攻,恐怕伤亡惨重。”郭嘉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