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的礼金
八月还是辣椒收获季,燕回每天都要收辣椒,陈之浩早晚也帮忙,晒干的辣叔装进麻袋放进干燥的厢房里。九月底,辣椒收完,辣椒树就此挖掉堆在一起晒干烧成灰。然后,燕回让罗大全隔几天就采买一次装香肠的香料,分开采购以防引起别人的注意。今年山上的山椒也采了四十斤干辣椒,再加上她家的和她娘家的一共三百斤干辣椒,超出预算。燕回和她娘开始做辣椒粉,这也是个辛苦活儿。
十月初,燕回和她娘带着三十斤辣椒粉去了城里,帮着来悦酒楼装香肠。燕回做的配料都是十斤肉的一小包,严格要求帮工每十斤肉一调,是为了调味料能更好的充分搅拌均匀。燕回当天就回了家,燕回娘则在哪里呆了五六天,等第一天装的香肠能够食用才回家。
十月初八是陈之浩大伯家二儿子陈海结婚的正日子,陈之浩依旧坚持上课,他有孝在身不能去迎亲。燕回早早的过去大伯家凑热闹,力所能及地帮着招呼客人,迎来送往。
新娘是隔壁村里的,姓沈名二梅,今年刚好十五岁,燕回感慨这时代的早婚,十五岁还是初中生就要嫁人生孩子当家作主,真不容易。接新娘迎新娘好不热闹,盖头掀开一看,还真是一张稚嫩的脸,在众人的打趣声中脸红到耳根处,陈海高兴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坐席时燕娘跟几个婶娘坐一桌吃饭聊天。听到桌子有位婶娘问:“白家舅母,你家白玉今天没来啊?”问的是邻桌的一位中年妇人。
“没来呢?他婶子,她现在是王家二少奶奶呀!婆家规矩大,不好出门,礼金却是要我给她姑母家带来的,一两银子呢!”那妇人肤色白,前面声音还正常,最后说‘礼金一两银子’几个字的时候,故意降低了声调,还用手比划了一个一字。
乡里人家送礼,不熟的五十文,熟悉的一百文,关系极好的二、三百文,五百文的就是大户人家的礼。一两银子的礼金是极少忷的,所以那个白玉给舅舅家礼金一两是够多的,不过,不是说少奶奶吗?所以燕回认为一两银子一点也不多的!
那妇人说完转回了头,燕回只觉她转回去之前别有意味的瞄了她一眼。燕回几个婶娘点头称是,白玉送了大礼是个好的,进城当了少奶奶也没有忘记姑母家。
坐在燕回旁边族长家的娘子拉了一把燕回,“要说大礼呢!当然要当数我们浩哥儿和燕回,你们知道他们送了多少?五两,五两银子呢!”说着伸出一个巴掌比划。
周围的人深吸一口气,五两银子在普通人家一年也存不下来的,周围几桌的人都转过来看族长娘子说话,当然也看到了旁边的燕回。
“应该的,亲大伯。”燕回面对众人灼灼的目光,尴尬地应付着。看来还是高调了,失算,燕回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