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杀过去!”
曹景隆大喊一声,下令全军出击,他要趁着倭国北朝这帮杂碎还处于懵逼的状态,一举拿下整个京都城。
所有将士,包括第一军的两个团也跟着冲了出去,这个时候就是一战定乾坤的时候,如果这次进攻都失败了,那么曹景隆也就可以直接收兵回去了。
第一军的两个团并没有冲锋在前,而是跟着大明京营的士兵后面冲锋,一来总得给这些大明京营将士们立功的机会,二来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射速不高,不适合开战攻城战,适合野战,适合守城。
手持着燧发枪的士兵成十人一排,一个小队三排,交替进行换弹和射击,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性。
“准备撤离吧!”
足利博文和身边的人说道,虽然护城河的吊桥都被足利义满下令拆除,但是他们在这里那么多年总是有些手段可以直接离开京都城。
他们挖的地道可以直通京都城外外护城河,靠着几个木板,这八十多个人就可以直接离开。
这八十多个人就是足利义满分给足利博文的亲信,看着八十多个人很少,但是这八十个人都是类似家臣一样的亲信,都是可以跟着足利博文一起到山上和大明军队打游击的亲信。
虽然足利博文是足利家族的嫡系子弟,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拥有如此多的自己的班底,这就是他成就自己传奇一生的本钱和开始。
打进京都城之后,曹景隆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倭国北朝军队的武器并不统一,只有一万左右的士兵算得上装备精良,但是和大明比起来还是差太远了。
曹景隆手里还有一支五百骑左右的骑兵,为了弄来这支骑兵,朱橚也是下了血本,专门调度了一个船队运送战马和对应的武器以及草料。
这支五百人的骑兵不可能用于攻城战和巷战,只能用于追杀那些意图逃跑的倭国北朝的军队。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太大了,五百人的骑兵就足够使用了。
尽管大明皇家征倭舰队第一军爆破小队已经炸开了城墙,但是倭国北朝军队的抵抗意志依然非常坚定,拼命的冲向已经被炸开的城门洞口。
大明的京营军队和倭国北朝的这些地方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到底还是有一些忠勇之士的,烂船还有三斤铁。
即使是足利家族也不敢直接放弃京都城,还是下令自己的军队向着大明的军队冲锋,这些军队足利家族无法带走,到了这个时候,牺牲这些军队也是必要的。
战斗结束之快远超曹景隆的设想,这场战斗也算是虎头蛇尾,京都城的守军看似装备精良,人数也有碾压性的优势。
曹景隆还以为这场战斗会是一场苦战,但是实际上就是很操蛋的事情,虽然也有些苦,但是比起他的设想差太多了。
倭国北朝的士兵算是比较忠勇的,这些士兵的素质也不错,但是他们的上层已经乱了,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冷兵器对决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曹景隆就率领大明京营的军队正面击溃了倭国京都城的守军,彻底打进了京都城,开始和守军打起了巷战。
京都城守军士兵的抵抗意志很顽强,但是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大明京营的军队凭借着精锐的装备和默契的配合,将京都城中所有大一点的抵抗团伙全部消灭,这些守军要么跑,要么死。
“给太子殿下和周王殿下发电报,我部已经拿下京都城,现在正在扫平京都城内的抵抗分子。”
在倭国京都城足利家族的府邸里,曹景隆让人给太子标哥和朱橚发了一封有线电报,一是为了报告这个喜讯,二是请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同时派快马将纸质版的战斗简报送回奈良县。
在看到曹景隆送回来的战斗简报之后,朱橚的心中感觉到了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不是他了解的倭国嫡系军队战斗力,而且倭国北朝军队这套路,他感觉有点熟啊。
曹景隆在战斗简报中说,倭国北朝在京都城实际上只有一万余名士兵,要知道吉野山下也驻扎了接近一万名士兵。
京都城就算再差,也比起吉野城来应该是多很多的,但是京都城的实际情况比起吉野城却是相差无几!
要知道,京都城准备的时间比吉野城长的多,大明军队攻打吉野城是偷袭,打京都城是光明正大的打,京都城是早有准备。
现在,这个结果只能说明一种情况,那就是倭国北朝还是隐藏了许多兵力,一开始就准备放弃了京都城。
“这只是开始!”
朱橚在心里感叹道,他非常清楚大明早晚还是会离开倭国,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距离等原因,大明占领倭国并不是一个很合算的事情。
等大明势微之后,倭国必然会发生混乱,到时候大明也只能退出倭国,在此之前,朱橚和大明皇家商会要尽量从倭国的地方掠夺更多的财富。
大明的军队并没有急于在倭国领土内推进,而是稳扎稳打,汤和协助这次倭国之行的负责人齐王朱榑一起指挥着大明的军队。
齐王朱榑有些冒进的思想,但是信国公汤和可是一个老将,知道在倭国绝对不能贪心冒进,倭国虽然不大,但是战线足够长,也不是他们这十万人能够全部占领的,何况他们现在还没有十万名士兵。
“齐王殿下,慢慢来,想要灭掉一个国家,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何况是相隔那么远的距离,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都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汤和教导道,对于汤和,齐王朱榑自然是尊重的,汤和的本领自然不必说。论打仗,在大明能说稳赢汤和的人可没有几个。
两个月后,十万名大明士兵全部抵达了倭国,而此时也已经进入了冬天。
大明将倭国的海岸线上的所有大型港口及周边的土地全部控制住了,齐王朱榑听从了汤和的建议并没有贸然进兵,而是秣兵历马,等待来年开春再一举灭掉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