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朱橚要这些人保证大明皇家海军对大明诸王的忠诚度。
当然,这个军事制度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由于有了参谋这个职位,一些中层军官在调下去任军事主官之前,可以在参谋的岗位上锻炼一番,培养一下然后才能更好的胜任下级军事主官的职务。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把造饼的过程,一旦实行之后,大明皇家海军就能凭空诞生更多的中高层的军官职位,很多军官也不会显然没有办法上升的地步。
一艘战船里的军队规模本来就是不固定的,还有各种不同的技术岗位,有的是炮兵,有的是步兵,有的是侦察兵,这些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
再用总旗,百户,千户这种军事制度来简单的区分大明皇家海军的军官,显然已经不再合适了
如果按照朱橚的建议进行军事制度的变革,大明皇家海军里可以有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船长,这其中诞生了排长和营长两个职位,也就多了更多的军官职位,还有参谋这个职务,又可以产生更多军官的职位。
大明皇家商会也有了一批忠心于大明诸王,从海军军事学院里毕业的的军官和士官,可以充任班排长,从班排长起步,牢牢的控制的大明皇家海军。
一些急躁的军官也可以放到参谋的岗位上沉淀和锻炼一下。
“五哥,我赞成你的这个想法,不愧是白玉京的海军军事制度,虽然只是简单的听了一下,但是感觉确实比我们大明皇家海军的军事制度要好很多。”
朱榑听了,立刻赞同道。对朱橚所说的班排连营团的五级军事制度,以及其他军事制度到底有没有实际的作用,朱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对于朱榑来说,这一套军事制度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最大化帮助朱榑控制住大明皇家舰队,诞生了那么多军官职位,也方便朱榑把大明勋贵集团的那些人给安置好。
最重要的是也方便朱榑管理大明皇家舰队,朱榑确实需要一批懂军事的人来给他做一些参谋,这就是古代军队里的谋士,军师,但是朱榑带的这些亲信都不太懂得如何进行海战,就更提不上什么参谋的活了。
参谋除了提供作战的建议,还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朱榑也需要建立独属于他自己的情报系统。
朱榑也想过修改大明皇家海军的军事制度,至少改变到倭国的这支舰队。
但是,即使是倭国的舰队也不是朱榑的一个人能做主的,必然需要老朱的首肯。而且,齐王朱榑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样进行变革。
现在,朱橚的话说到了朱榑的心坎上了,提出的这个方案基本上满足了朱榑的所有需求。
“五弟,这个事情,不是轻易能够变动的,原则上,孤是赞成你的想法的,大明皇家海军确实和之前历朝历代的军队都不一样。”
“还是给父皇发一个电报吧,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了五弟制作出来的这个无线电报,和朝廷沟通起来也方便很多了,还是和父皇汇报一下吧。”
太子标哥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事情肯定要和老朱汇报一点,如果需要变动,那就得尽快变动,趁着太子标哥和朱橚都在。
即使这种军事变革造成了一些混乱,有太子标哥和朱橚在,也能将混乱镇下去。所有的变革都会造成一群受益者,也会造就一批失意者。
如果只是单纯的按照朱橚的建议进行军事变革,自然是好事,军官的岗位变多了嘛!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只是大明皇家商会要付出更多军饷。
但是这些军官的岗位变多的背后是朱榑要打压勋贵集团的人,把这些勋贵集团的一部分调到清闲的岗位,剥夺他们的带兵权,这些勋贵集团的人自然不会愿意。
虽然他们也不会敢造反,正面反对朱榑进行军事变革,但是多多少少会在暗地里使一些绊子,如果有太子标哥在,主持这次大明皇家舰队的军事变革,这些勋贵集团也就翻不出什么浪花。
所以,朱榑如果想要进行在大明皇家舰队内部进行这次的军事变革的话,那么动作一定要快,趁着太子标哥和朱橚都在岛根县,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
朱榑点了点头,后面就让无线电报机的工作人员向老朱汇报了这个事情。
这不是简单的一句两句话,光是发送军事变革的内容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其次还要汇报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军事变革的原因,争取老朱的批准。
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太子标哥就想着到倭国走走看,去见识见识倭国的风土人情,在倭国各地都建立起儒家的学堂。
太子标哥想要看看儒家思想在倭国生根发芽,自然不可能待在升龙城里面,太子标哥自然要出去转转。
为了满足太子标哥的这个有些扯淡的想法,朱榑已经给倭国南北朝的天蝗都写了信,信中没有说明太子标哥和朱橚的身份,只说要在倭国进行传播儒学。
最终,老朱批示,允许大明皇家舰队进行军事变革,由太子标哥主持大明皇家舰队的军事变革。
对于老朱来说,如果这个事情是在大明,老朱肯定不会同意,军事变革哪是可以说做就做的?
但是,这是大明皇家商会的事情,是朱榑的事情,这个事情发生在倭国,不能所有事情都是老朱替这些藩王做主。即使出现了什么波动,老朱也不担心,太子标哥足够镇住一切波动。
“按照父皇旨意,现在由齐王朱榑宣读大明皇家舰队军事变革的方案和新的军官任命书。”
“宣读之后,你们就回到各自的战船上,把父皇的旨意传达到每个士兵的耳中,所有人也不必乱,该做什么事情还是做什么事情。”
太子标哥把大明皇家舰队的中高层军官召集起来,宣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