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并没有听懂朱橚的解释,他无法理解光影的原理,更不懂为什么一个已经过去的场景可以永久的留下来,留在纸上,对他来说,这就是白玉京的神奇。
“信国公,我们在这双浪岛上留下一张照片,一起随着军报寄回去,这是我们的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第一战,还是颇有些纪念价值的。”
朱橚提议道,汤和和众将可不会担心这个照相机能把人的魂魄吸进去,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概念。
“那就麻烦周王殿下了,咱汤和以及这些大老粗们,也尝个新鲜。”
汤和哈哈一笑,说道。
朱橚将百户以上官员叫到一起,准备拍照留念,再多的话,打印到纸上,每个人的样子就容易模糊。
现在在大明,只要能牵涉到白玉京,甭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那对这些军官来说,那都是珍稀的,若不是在朱橚手底下从军,就算是千户也没有办法弄享受到电灯,即使是残次品的电灯。
消息传出去后,众将都很激动,对于大明人来说,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啊。虽然他们不知道照相机是什么,但是知道这是白玉京里的神器,他们按照朱橚的要求,给自己收拾的很精神。
“哈哈,看看这群人,弄的好像要拜堂一样。”
在双浪岛的沙滩上,看着众人,朱橚哈哈大笑,这些人虽然都是百户,千户,官级很高,但是大部分人都很年轻,明朝的军户都是世袭的,从上到下都是世袭制。
为了稳定军队,和实现军队自给自足,大明的军户制度在封建王朝都是比较独特的。
面前这些官员只有十几个骨干是三十岁往上,其余的都是年轻人。
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军官直接就是老朱,太子标哥和朱橚的卫兵,是藩王家的家臣子弟。
一小部分是各公侯伯子爵家中的子嗣,庶子,也有长子,总之都不是核心继承人。
但是总的来说,都很年轻,很多都是二十来岁,甚至十几岁,从大明看已经算是成年了,实际上也是个小孩。
有不少也是淮西勋贵的子嗣,这个时候老朱和淮西集团还没有扯破脸皮。
想要培养一个集团来对抗江南士族集团,淮西集团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同时,淮西集团也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开拓海外。
这次来名为剿匪,实际上也是开拓海外的开始。
朱橚一句话,就把众人逗笑了,连日来的奔波和战斗让众人心中都比较压抑,尤其是王家岛战斗,那炼狱一般的场景,尽管已经参加过很多战斗,但是还是让这些将门虎子都感到压抑。
最让众将感觉压抑的是,这种战斗让他们感觉到一种危机感,一将功成万骨枯,千百年来,将门都已经习惯了厮杀的战斗模式,他们所学的也是刀枪棍棒,骑马射箭,兵法知识。
但是这场战斗,啥也没有用到,说是直接上去收尸也不为过,三个伤亡还是在搜索财宝时被意外倒下的土墙砸伤的士兵和意外崴脚的一个士兵和一个小旗。
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伤亡减少这是好事情,谁也不愿意战死,尽管这样立功的机会也少了。但是对于将领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们都有些彷徨,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作用是什么。以前军官是军队的魂,有无数的名将,指挥一场场的战役,在一场场战役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但是现在还要军官干什么?上去收尸还要名将去指挥?
他们都是将门虎子,都明白军队的新时代要来了,如果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就注定要被新的时代抛弃。
“诸将,好好研习本王给你们的小册子,航海时代是新的时代,这是你们的时代,建功立业最好的时代,海外还很大,敌人还很多。
我们的技术一直领先这些倭寇,但是并不代表着领先整个世界,即使领先整个世界,在一场战斗中,武器只是一方面。”
“但是军事指挥能力依据很重要,我们还是需要大批的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我们的军事技术还没有到能彻底碾压那些海外国家的地步。
“我们都是开拓者,好好做,未来都是咱们的,父辈们立功夺爵,封伯封侯封公,我们也可以,虎父无犬子,我们大明诸王将在海外立国,除了老婆不能给你们,什么都能给出去,封侯,封公,乃至封王,都在未来等着你们。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朱橚拿着喇叭给众将加油打气,他当然也能感受到众将心中的彷徨,朱橚没有说什么白玉京,没有说什么传播白玉京和儒家的文化,只说封爵,这是历朝历代所有军人的最终追求。
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拍照,而是一次劳军,第一次战斗虽然只打了八百多倭寇,但是已经算是极大的胜利了,作为大明皇家商会海军的开门红已经很好了。
在双浪岛岸边,朱橚摆起了宴席,宴请军中总旗以上和立了大功的四个热气球小队,朱橚没有去管到底是谁投下了终结了松本平郎的那颗陶瓷手雷,在以后的战斗中,除非有明确的证据,很难去佐证到底是谁的功劳。
这个时候,更加强调团队的作用,所以朱橚没有把所有的功劳全部按在热气球大队。
适当的竞争有利于军队整体的实力的提升,但是人都是会眼红的,热气球大队已经足够耀眼了,没有士兵,全都是军官,小旗起步,一个热气球小组三个人,两个小旗,一个总旗。
地位,待遇都是最好的,功劳可以给,但是不能太过。
除了军官以外,普通的士兵也能享受到战争带来的福利,虽然没有集体宴请,但是所有士兵今天的伙食里也加了两道肉菜,一个红烧肉,一个烧羊肉,这都是大肉菜,每人还赏赐了二两白酒。
每个士兵还分到朱橚给的红包,虽然不多,只有一百文,但是这也是白捡的,大家都很开心。
在精神方面,朱橚还安排了随军的教坊司说书的人为大伙说书,这是一种文化享受,这些士兵参军之前都是农民,哪里听过这些?
“大家说,这张小乙说的好不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教坊司的书刚刚说完,底下的军官带头起哄,今天大家都很开心,要求再来一个,教坊司说书的人有些为难,这个暂时还没有返场这一说。
“再来一个,今天说尽兴,让海军兄弟们听尽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