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电报体系确实是急不得的,到底要实行什么样的体系还是一个问题,是像快递那样一层一层往下放,还是像火车那样四通八达,按照重要性适当增加条线。
如果像邮政那样一级一级下放,好处是便于管理,同时也能减少使用电话机的量,坏处是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各级的含权量,只能一级一级上报,传递的速度更慢了。
如果像火车那样四通八达,好处就是根据需求增设电报线路,效率更高,消息传递速度更快,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每个县至少要配备两个电报机。
当然也可以向火车一样,铺设两纵两横的主线路,其他各府县都是支路,这样也能减少一部分电报机的使用量。
电报机的使用需要各种技术和管理体系都需要经验的积攒,大明有一千一百七十一个县,这其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详细的规划,需要长期的铺设。
大明可能需要用近十年才能搭建起一个大的框架,二三十年的时间趋近于成熟,才能更高效的运转。
而这个电报机的体系最起码可以使用半个世纪,甚至是一个世纪,即使是发明了无线电报机也仍会继续使用,在后世蓝星,华国直到公共电话机和传呼大规模推广后电报才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父皇,还是需要橡胶或者是一种名叫塑料的东西,但是塑料比橡胶还要难搞,那还需要技术。儿臣准备先在应天府八县县衙设置电报机,由安全司负责。”
朱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再次强调了橡胶的重要性,电报体系是很重要,但是也不是一手遮天的。
朝廷自然是两条线,不可能电报机说什么就是什么,电报机只是快,但是每个信息还是以用印的文件为准,都会留存,等到年底查账,如果信息核对不上,到时候就要出事了。
这种体制内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要留痕,用以保护自己,这种事情不用朱橚说,大家都懂。
尤其是,电报系统光靠器械司是无法完成的,差的太远太远了,特别是它还有军事用途,负责沟通大明内的军队,肯定是不会允许大明皇家商会插手。
就算是加上工部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必须要地方官府的配合,在后世蓝星,很多直管的部门都得和属地处理好关系,甚至很多方面都要服从属地的管理,所以朱橚也没有想着电报司能真正独立运行。
老朱自然明白朱橚的意思,看了一眼朱橚,问道:“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父皇,橡胶不容有失,儿臣建议再增加大明水军的力量,尤其是火器的使用,儿臣想再增加两千只燧发枪。”
朱橚说道,这自然是有私心的,后期想要平定南边,肯定是实力越强越好,但是大明的军制就是京师力量要强于边军,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两千只燧发枪可以,但是你必须保证,电报机和电话机的顺利铺设。三年内,要建成一条从金陵城到云南的电报线路。”
“所有需要地方和朝廷配合的事情,各地各部,不得推诿,推诿者死,你自己就掌握着安全司,咱许你四品以下,先斩后奏。”
老朱老朱没有多说什么,直接给朱橚下达了命令,又给朱橚加了担子。
“儿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