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上天不公,为何叫我与此人生同时?!”
除却除夕、上元之外, 夜色降临之后的长安城素来是一片寂静祥和景象。
朱雀大道上不见人烟,东市西市也已不复白日繁华,唯有坊墙之内笙歌不断。
李显在时, 宫中宫人数千, 到了晚上,他还召来不少人宴乐,大明宫的晚上从未冷清过。但李重俊登基之位,大放宫人之后,原本热闹的宫城内几乎成了长安城最冷清的地方。
在这样寂静的夜色里, 连绵如急雨的马蹄声显得分外响亮。
李隆基带着麾下兵马一路疾驰,一路顺畅,他几乎是未遇到任何阻拦便来到了宫门之下——或许是宿命, 这次他自禁苑向南发兵,所遇到的第一道宫门依旧是玄武门。
武德九年,太宗皇帝在此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神龙元年, 李显在此叫开宫门, 率兵入宫,复立李唐。不久之前的景龙七年,李重俊也是在此进入大明宫,成为大唐的主人。
李隆基坐在马上, 命刘幽求放出约定的暗号,片刻之后, 一阵吱呀齿轮声传来,如他与陈玄礼等人所约定的那般,玄武门已经缓缓开启。
他心念一起, 正要催马上前,一声呼喊自上头传来:
“三郎!收手吧!”
李隆基没想到能在这里听到自己父亲的声音, 心下大震,他不敢置信地擡头望去,黑夜之间看不清人脸,只看到了弓箭手箭尖的寒光。
他的计划,暴露了。
李旦见他愣神,恨不得跳下城楼去规劝这个不听话的儿子清醒一点,奈何郝灵荃带着两个禁军士兵一左一右地望着他,叫他不敢乱动。他只得张口大喊:
“三郎,陛下如天之仁,已经应了我的请求,赦免了你和你的部下!你若此时回头,还能保全性命!切莫再执迷不悟,否则便是万劫不复,连我也保不住你!”
李隆基心中一凛,父亲的话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上。
是啊,如今计划绝无成功的可能,若此刻收手,他还能退回去做个普通平民,与妻子儿女相伴一生。
然而,他心中仍有一丝不甘,毕竟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怎能轻易放弃?他紧握缰绳,犹豫不决,目光在父亲的方向和玄武门之间徘徊。
“三郎,听父王的话!你若再不回头,我便亲自下令,叫人放箭了!”
李旦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素来性格恬淡,带着家人一退再退,只想从刀光剑影中保得一点安宁,但现在,眼前这个他极力保全的儿子是要把全家人带入深渊之中。
李旦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李隆基不禁回头望了一眼,那些跟随他的将士们也是一脸的迷茫与惶恐。
他们大多是被他一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却未曾想过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李隆基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但一口郁气卡在胸中,叫他不能在此时低头:
“父王!为什么你要站在李重俊那一边?!”
“你也做过皇帝,你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孙,难道你就不想恢复李唐的荣耀吗?为什么你要屈服于李重俊之下,眼睁睁看着他胡作非为,将祖宗基业败坏殆尽?!”
李隆基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带着几分悲愤和不解。
饶是李旦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个儿子能执迷不悟至此。他听完之后,手脚发软,几乎连站都站不住了。
“扶住相王叔。”李重俊极愤怒地一甩衣袖,正要亲自开口与李隆基辩论,却被一边的姚崇拦住了:
“陛下九五至尊,不必亲立危墙之下。”
他温声建议道:“请陛下令禁军弹压其威,再出面示以赦免其随从,则其军心不战自溃。”
李重俊颔首:“若能免于流血,也好。洛卿……可否请你出手,弹压其威?”
洛北本立在李重俊身侧半步,见皇帝开口,便低声应允。
他摸出一枚羽箭,放在弓弦之上,用力一拉。
弦声鸣响如玉崩,羽箭如流星一般划破夜空,在李隆基不及反应之前,便深深射中其头盔。
洛北把力道控制得极好,羽箭带着头盔一道坠地,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
满场的人都被这神乎其技的功夫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