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待着有些闷,青书,你让人去请孙充仪过来陪本宫说说话吧。”
她的条件,孙充仪是时候该兑现了。
*
这场雨足足下了十八日才彻底消停。
十八日的雨,足以摧毁田地中的庄稼,让诸多农户颗粒无收。
十年前加固的南方河堤,十年间未经大雨,这次大雨过后,竟再次决堤,使得十年前灾难再度上演。
朝堂之上就此事吵吵嚷嚷,不想着先如何赈灾,安抚灾民,却因为河堤决堤一时,争吵不休。
花了大价钱加固的河堤,脆弱到不堪一击,可见当年负责加固河堤之人以次充好,贪污修河款。
在群臣的掰扯以及萧烨心腹的推波助澜下,矛头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针对上了柳家。
“陛下,臣记得,永平三年的河堤加固,是在南方任职的河道总督,柳大人亲自督办的。臣想,有必要让柳大人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十年时间,这位大臣口中的柳大人,仍然任职河道总督一职,未有升迁。
此次朝会,远在千里之外的柳大人也不可能突然出现在朝堂上解释。
这位大臣自始至终的目标,都是位于武将之首的柳将军。
谁让那位柳大人是这个位柳将军的亲弟弟,且当年就有御史弹劾柳家贪污修河赈灾款。
但当年陛下尚未亲政,朝堂权柄被人把持,即便有御史弹劾,甚至证据充足,也被柳家指鹿为马,收买人证篡改口供。
势单力薄的陛下奈何不得柳家,护不住那位御史,那位弹劾柳家的御史最终死于流民之手。
可能站在这朝堂上的,都是一眼心明眼瞎的老狐貍,即便没有证据,他们也猜得出那位御史之死,少不了柳家的手笔。
这些年来,柳家霸道强势深入人心,即便因为近几年随着陛下逐渐收拢皇权而低调,也抹除不了众人心中对柳家的固有印象。
柳家是势大不假,但树敌也多。
有的是人想抓住这个机会,一举将柳家打落尘埃,而文臣当中便是以文昭皇后的母家,孔氏为首。
面对群臣的质问,和帝王一言不发却很明显的态度,不可一世的柳将军罕见的慌了神。
他是打仗时的常胜将军,更是带领柳家从先帝时期发展到如今可堪与世家比拟,就知他的心思计谋之深沉。
但再深的计谋,也算不到天灾。
柳将军不着痕迹的深吸了口气,出列拱手:“陛下,臣......”
*
雨下了多日,嫔妃们都在宫中憋闷不已,好不容雨停了,都想着出来散散心。
于是御花园中的热闹,不比朝堂上少多少。
卿欢约着孙充仪一同出来散步,两人走在妙手游廊下,伺候的宫人不远不近的跟着。
孙充仪的眼神瞟了眼周围,低声道:“妹妹吩咐的事,臣妾已经命人传信回家中,至于结果,待今日朝会结束,想必妹妹就能知晓了。”
她既然已经上了简淑妃的船,就不会再想着下去,否则到时淹死的只会是自己。
所以,她还在信中提及了一些简淑妃要求之外的话,比如添柴加火,让这把火烧的更旺一些,也好给简淑妃卖个好。
说不准简淑妃念着她的好,就会劝陛下把大皇子再送回她身边。
卿欢掩唇轻咳了一声,眉眼间挂着温和的笑意:“劳烦姐姐了。”
孙充仪怎会应下这句劳烦,她笑道:“若说劳烦,还是臣妾劳烦妹妹的事更多一些。”
事情还未尘埃落定,孙充裕不欲多替自己邀功,做事总要给自己留几分余地的。
她很快岔开了话题,忧心道:“妹妹的身子还未好么,都这么久了......”
卿欢不以为意:“无妨,快好了。”
是啊,就快好了,只要柳家倒台,她大仇得报,就什么不痛快也没有了。
一路走来的路上,遇上了不少嫔妃,有的嫔妃远远避开,避不开的,也只是遥遥行了个礼就离开,只有柳贵妃,与卿欢一行人迎面碰上不曾退避。
与从前不同的是,卿欢见了柳贵妃要卑躬屈膝的请安,因为她是贵妃,位份比她高。
而如今......
卿欢唇角噙着一丝笑意,笔直的站着:“贵妃今日怎么有兴致出来闲逛?”
朝堂上那么大的事,后宫人人都听到了风声,她可不信柳贵妃什么都不知道。
面对卿欢明晃晃带着恶意的嘲讽,柳贵妃忍了下去,甚至主动放低了身段道:“我想与妹妹单独谈谈,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