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热吧?我见他都没出过汗。”
白家村的村民小声议论着,直到车队的背影消失不见。
天渐渐凉了,白夏便带着白小野去成衣铺子做衣裳。
从前他都是买现成的,如今有了皇上赏的布料,便去量身定做,有时候会加入一些巧思,藏个暗兜、袖个小印记是常有的事儿,白小野便让绣娘再他的衣裳上绣了只小鸡崽。
如今白小野和那只早前瘸了腿的小鸡崽可以说是形影不离,说来也奇怪,这么久了,那只小鸡崽竟是完全没有长大过。
见其他吃了西红柿碎的小鸡崽蹭蹭地长,白夏便放下心来。
转眼又到了秋收的日子,这几日白夏的作坊停工,所有村民都参与到秋收中来。
玉米、稻子、高粱、黄豆,收获满满,白夏又收了不少玉米和黄豆,铺子里的玉米黄豆饼味道香浓软糯,受到许多孩童和老人的欢迎。
秋收过后,大家干劲更足,白夏的作坊就在这期间建成了。
一路从村口往东走,小土道已经变成新修的小路,小路左侧是成排的树木,几棵大树中间还安置了石桌和石凳,后方则是高高的外墙。
外墙上的紫色刺草已经长出来,看上去美丽又危险。
推开漆红的大门,左侧有个门房,紧挨着门房的是成排的马棚。
主路是石板路,石板路周围的几块土地种植着当季蔬菜,由石子组成的小路旁仍零星的开着不少小花,最角落又有一个小池塘,鱼儿跳跃的水面上还搭了一座拱桥。
再往前走是片果林,最后才是工作间、食堂、休息间、仓库等房屋,错落有致的排列着。
这些房屋前面是个大的广场,广场一角水缸、石磨,各种工具一应俱全在周边也被种了些花花草草。
在工作间的后头还有个二层小楼,一层是招待客人的堂屋,二楼白夏则想用来当作自己的临时住处。
王水琴几个穿着刚晾晒干净的工作衣上工,就被才建好的作坊惊住了。
“咱以后就在这儿上工?”白秀兰努力睁大双眼,感觉有些不敢相信,这里的环境可是比县里的一些人家还要好。
王水琴点头:“当然,东家还说以后咱们可以不回家吃,在食堂吃饭,不要钱。”
她顿了顿看向众人:“东家对咱们的好咱们得记在心里,大家干活要比从前更用心才行。”
陈谷兰接着说:“如今作坊这么大,以后东家招的人肯定也不少,咱们如果不用心不是让新来的人看笑话么。”
两人一唱一和的,立刻就又调起了大家的积极性。
等白夏来到作坊,看到众人的状态,便觉得心中踏实许多。
他在村里找了对夫妇在食堂上工,为众人做午饭,回家的路上便遇到了巫火,不知道她怎么想通了,说是可以教作坊的工人识字。
从这日起,作坊的人们除去做工,又多了个识字的任务。
识字不是强迫的,巫火还以为上工这么累了,没几个人愿意来上自己识字的课程,却没料到竟是无一人缺席。
跟了白夏这么长时间,时常被他影响着,大家早就有了觉悟,不用多说,跟着东家的意思来,准没错。
作坊的门房一直空着,没等白夏想起来雇佣人看守,汪雄就带了两个人来到他面前。
一男一女都是瘦高个头,他们穿着普通,眼神却如刀锋般锐利,只一眼,白夏就知道他们与汪雄是同类人。
“吴二,”
“东依,”
“见过东家,王爷让咱们等您作坊建好了再出现,说您若需要咱们就留下。”
听了他们的话,白夏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以后作坊的秘密只会越来越多,他当然是需要看家护院的高手,白夏想了想,笑着问:“你们愿意为我做事?”
许是没想到白夏还会询问他们的意见,东依赶紧说:“我们当然愿意为东家做事。”
“那你们就留下吧。”
“是,东家。”
两人说着就习惯性的想要行礼,却被白夏制止:“在我这儿可没有这个规矩。”
白夏知道盛衡会另外给两人银钱,但自己那份绝对不能少,当下就给他们说了福利待遇。
当听说过节白夏还会给他们发节礼时,东依眼睛都亮了起来,钱财自己是不缺的,但这种小惊喜她最是喜欢。
两人当日就在作坊住下。
他们被安排在距离仓库不远处的房屋居住。
两间屋子只隔着一个小道,周围种着些花草,颇有情趣,室内的物事也是一应俱全,再仔细看,桌子上竟是摆了几道两人家乡的美食。
对视一眼,吴二和东依竟是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隐含着的笑意。
吴二顿了顿,觉得自己不该如此,他们的身份该是毫无感情才对,可东依却想,任谁被认真对待,整颗心都会软下来吧。
不得不说,王爷他,还真是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