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美军燃烧弹如陨星般密集坠落,整个奈良古寺再次陷入一片火海。鹿群的尸体在高温中渐渐炭化,它们的角叉在烈焰中交缠在一起,竟形成了德川家纹的形状,仿佛是对那段历史的某种讽刺。熔化的瓷片与青铜佛泪混成赤红的铁水,顺着参道石阶缓缓流淌,宛如一条蜿蜒的血河,将整个古寺都浸染成了暗红色。
阿真看着眼前的惨状,眼中燃起熊熊怒火。她毅然跃入火海,脖颈上的贝壳项链在高温下炸裂成无数星砂,每一粒星砂都带着她的愤怒与哀伤,狠狠地刺入鹿尸的眼窝。幼鹿发出最后一声啼叫,那声音撕心裂肺,仿佛穿透了时空的界限。与此同时,三重塔的梵钟轰然坠地,钟壁上原本镌刻的《心经》经文,被火焰舔舐后竟浮出父岛食人军官的饕餮菜谱,那些令人作呕的文字,仿佛是对人性丑恶的最直白揭露。
王越在火雨中艰难前行,他弯腰拾起半截鹿角,断口处赫然嵌着银座钢琴的中央 c 键。他颤抖着手指按下琴键,发出的却不是悦耳的乐音,而是大佛殿梁柱断裂的呻吟,混着仙台松岛俳句纸灰的簌簌声,如同来自地狱的回响,久久回荡在这片废墟之上。
黎明的曙光终于刺破黑暗,洒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幼鹿的残骸在一夜之间坍成了一座灰塔,静静地矗立在东大寺的废墟中。塔尖插着半卷焦黑的《奈良绘卷》,当众人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一幅燃烧的春日大社全景图呈现在眼前。
画中的神官祭袍化作了琉球巫女的裹尸布,原本象征着神圣与庄严的服饰,此刻却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舞姬的折扇裂成了秋田犬的肋骨,精致的扇面变得支离破碎,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而鹿群在画中奔逃的蹄印,竟与硫磺岛守军濒死时抓挠地堡的指痕一模一样,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绝望。
阿真将最后的贝壳埋入灰塔,三百里外的父岛突然掀起惊天海啸。汹涌的浪尖上浮出王越母亲的旗袍残片,曾经绣着并蒂莲的精美旗袍,如今已被血污浸染成了曼珠沙华,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希望在战争的摧残下化作了悲剧的象征。
奈良的晨钟在余烬中响起,钟声悠扬却又带着一丝悲凉。然而,却再无人能真正听见这钟声的含义 —— 它与幼鹿的哀鸣、大佛的崩裂、鹿角的焚响,一同沉入了焦土之中,只留下一句烧剩的佛偈在灰塔上明灭:“鹿角焦痕处,人间修罗场”。这简短的话语,道尽了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灾难,也成为了那段惨痛历史永远的见证。